PP电官方入口汽车人和一切行业人才的出路汽车行业一二线车企每年的研发,啥大项目都没见到短期效益呢,小几十亿到大几十亿的年消耗,太正常了。
有人说中国汽车发展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到了最好的时候,但却又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内卷,卷成本、卷技术、卷资金、卷用户、卷关系、卷。
相对于民企、外企和新势力“人才广进”计划的凌厉迅捷,国有汽车集团裁员总是会遮遮掩掩,且内外阻力很大。
国家的新能源政策是一视同仁的,但央国企的传统势力总体上乏善可陈,如果不呼吁“油电同权”,下场堪忧……
2023年中国汽车对外出口达 491万辆,超过日本的442 万辆,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仿佛给我们一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强国的错觉。
但即便是2023年,日本海外建厂的汽车销量仍高达1695 万辆,这些是不会计入日本出口数据中的,其中中国合资企业生产后又卖出中国的,还会算到中国的出口数据里。
去年全球汽车品牌销量前十名中国只有比亚迪上榜,以302万辆的销量名列第九,排名第一的日本丰田销量为1032万辆。
电能,对中国来讲,可以是清洁能源——注意,是“可以”而不是已经做到了,目前大部分电能依然来自火电;
大厂裁员频发,主要是现有信息系统环境下,网络建设和app开发的前期工作都做完了,不需要那么多的开发人员了。
电子厂停工,因为电子设备升级换代到了一定程度,不是那么容易坏的,性能上突破性的进阶也不是那么几年内一定发生的。
200年前的工业和40年前的信息技术,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增量,所以普通人的财富也随之增加,这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增长。
不是哪个行业、哪家车企能让全天下同行都卷起来的,也不是说主动卷起来的、被动卷起来的那些谁谁谁,就一定都是好鸟。
OpenAI自7月9日起,将阻止中国内地的IP访问其工具ChatGpt等,禁止访问的国家和地区不只有中国内地,还有俄罗斯、伊朗等。
其实对中国的影响很小,目前国内的大模型应用起来的不少,百度文心、阿里通义、讯飞星火、字节豆包、腾讯混元……等等,总会抛出车界比亚迪和吉利,将来杀出海外。
美国人口3.3亿,GDP25万亿美元,欧盟人口4.5亿,GDP16万亿美元,日本人口1.3亿,GDP4.23万亿美元:
GDP是个很奇怪的数字,就像绝大多数经济学指标一样,各国国内外都有争议:任何一种统计方法都无法让所有经济学家满意,更别说吃瓜群众。
发达国家45万亿美元的GDP,支撑了欧美日韩澳9亿多人口相对优质的就业,他们的产能和服务是赚的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低端劳动力。
也就是说,亚非拉国家除中国外40多亿的中低收入贫困人口,才支撑了他们这9亿人相对富足点的生活。
这个世界,有富裕就有贫穷,有舒适的岁月静好就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慵懒日子的一切享受都是需要劳动力支撑的,哪些劳动力从哪里来?
这个地球,在现有发达国家9亿多人口的生活现状下,他们绝对不允许一个10多亿人口的中国人过上与他们同样的生活,否则,剥削谁去?!
之前也计算过,发达国家45万亿美元的GDP,支撑了9亿多人口相对优质的就业,我们18万亿美元的GDP能对应多少人?
GDP不是想制造出来就能制造出来的,得要有人买你的产品,如果作为库存积压在那里,第二年不管哪种GDP统计方式都无以为续了。
出海是唯一的出路,我们虽然不能搞海外殖民、经济殖民,但我们可以在海外市场一较高下,还可以用人民币的泡沫去对冲美元的泡沫。
奥巴马采访中说的意思其实是:如果中国人能过上我们的日子,我们只能去吃草,因为全球发达国家至多只能有11亿人口。
那些觉得我们的产品卖到外面,是卷到了全世界的,看看非洲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很多就是欧美的经济殖民地,矿产资源从当地直接掠夺。
从经济学的定义上来讲,这里面也有剩余价值的盈利,但和强盗不可类比吧,而且,资本是惧怕共同富裕的,我们的体制是不怕共同富裕的。
2023年全球汽车生产量9354万辆,中国汽车生产量 3076 万辆,大约占了全球的 1/3。
能不能把本土的合资份额再拿下一些?当然,这个过程也有本土企业会很难受,但本土行业整体实力只会强不会弱。
能不能将来欧美日韩之外的市场,没外国品牌什么事了,卖当地生产的中国品牌,或者当地合资的中国品牌?
不一定非要直接到外企工作,也不一定非要你的公司在国外设厂,只要围绕产品出海的供应链,规划你的职业生涯,这才是你个人的成长增量。
和平和发展,在人家眼里从来不是时代的主旋律,时代的主旋律就是门户之争和博弈,是厮杀,是你死我活。
二十多年来,中国跨国公司正在超越外国。我们全球500强已经拿到三分之一了,其他国家都是输家,净减少PP电子官方网站。
中国会不会步日本失去的30年后尘,我曾经就这个问题留言请教过一位金融大佬,并表达了对经济下行里民众承受到的寒意的担忧。
她回复:两者不同,中国绝不会出现当年日本一样的情形,因为居民和系统的负债风险不会被无视,但中产消费降级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这篇文章我就写到这里了,有些不能写太透,有些不能写,经济类的文章能让一小部分人明白就不错了。
Copyright © 2020-2025 PP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粤ICP备20008751号-1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